思维就是力量
2016/8/29 16:05:53

常在学校里看到一行文字:“知识就是力量”,毋庸置疑,我们的学堂主要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父母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学知识,国家开设学校是为了培养知识分子。期末时,师生嘴里经常冒出“知识点”;教学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话语体系。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据说是弗兰西斯·培根说的。我仔细查找了培根写的书或文章,没有发现出处,倒找到了这样一段话:“应该观察一下某些发明的力量、效果和影响。最足以显示出这几点的莫过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由此带来的数不清的巨变,以致似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曾经比这些变化加给人类事物以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段话说的是“发明”,不同于中国人常说的“知识”。《辞海》中将“知识”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对于这样的知识,培根是抱着极大的担忧的,他提出了四假相说:族类假相,人类天性的普遍缺陷;洞穴假相,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成见和偏见;市场假相,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语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相;剧场假相,从各种哲学体系和错误论证方式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相。看来培根深知,没有理性思维的监护,知识就会变形为妖魔。其实在西方,怀疑主义源远流长,人们对知识总是抱有深深的疑虑,波普尔提出知识可以证伪不能证实,科学家习惯称自己的科学结论为猜测或假设,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这样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不敢确定我的任何一个结论是否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实,在学校里,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思维。思维派生知识,搜集知识,整理知识,审查知识,运用知识,淘汰知识,思维赋予知识以生命力。脱离思维的知识就是僵尸,没有理性思维的驾驭,知识甚至会翻转过来,把人变成自己的囚徒或奴隶。就像西方中世纪,人们被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知识所捆绑;中国封建社会,考生们只能在儒家经典中耍花枪。除了知识,思维还是发明创造、社会制度、精神理念的生成者和监护者。总之,社会的进步在于人的进步,人的进步在于思维的进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值得深思的话:“我想反对另一种观念,即学校应该教那些今后生活中将直接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钱学森认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美国以世界4.5%的人口,创造了全世界近45%的经济生产力以及40%的高科技产品。还看到一则消息:一留美学生说,中国和美国教师最大的差别是,美国教师给他很好的思维训练,中国教师给的是知识。确实,美国的学生标准、课堂教学、考试卷都有浓厚的思维气。

这两则消息是有内在关联的,正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的:“我们的问题是在思维能力上缺乏思考,缺乏不同的思维,缺乏批判性思维,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缺乏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知识就是力量”没有错,错的是学校里只悬挂着“知识就是力量”,似乎知识是唯一的力量,或者主要的力量、关键的力量,悬挂一下“思维就是力量”如何?建立一套“思维”话语体系如何?

来源:本站
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