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不挑吃穿!
2016/11/5 16:41:10

中国有句俗语:“先敬罗衫后敬人”。尽管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以貌取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潜规则,否则人们也不会调侃“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前段时间有段挺火的视频,视频内容是同一个小女孩,穿着不同的衣服走在公共场合,来测试路人们对小女孩的态度。


当小女孩分别穿上漂亮和破旧的衣服,她经历了路人的两种极端反应……


  


小女孩穿着很有质感的大衣和裙子,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看起来就像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小心走丢了一样。


很快,路人们纷纷对小女孩释放了善意,跟她聊天,并非常礼貌地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小女孩得到了路人的关心和喜爱。



随后,工作人员把小女孩化妆成了一个邋遢的衣衫褴褛的小流浪姑娘,那个可爱干净的小女孩不见了。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小女孩,还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广场上依旧有那么多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然而,人们只是漠然地走过,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看她一眼。


小女孩就那么站着,像是站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孤独无助,不知所措。



后来,实验场所从室外转移到了餐厅。


小女孩梳着漂亮的丸子头,穿着干净的花衣服笑意满满地走进餐厅。无论她走到哪里,所有人看她的眼神都充满了慈爱和温柔,人们会亲切地摸摸她的脸,会给她折纸飞机,逗她开心。


这个时候,整个世界的颜色都充满了和颜悦色。



接下来,当小女孩再次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脏兮兮地出现在餐厅时,她看到了一个充满防备的世界。


当她走过的时候,女人会把她的包拿得远远的,生怕担心被小女孩碰到弄脏。



人们不再对她温暖地笑,取而代之的是视而不见和满脸嫌弃。大家把她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搭理这个脏兮兮的流浪小女孩,甚至有人让服务人员将她赶出餐厅。



小女孩后来哭着冲出了餐厅,拍摄工作因为小女孩情绪太低落而停止。小女孩哭着说:我觉得很难过,大家都叫我快走开。因为我的脸上有脏脏的烟灰和我穿着肮脏的衣服。


也从侧面印证了张爱玲的一句话:“一张好看的脸,就像一本好看的扉页,令人忍不住想读下去”。


我们无法左右孩子的容貌,我们却能通过给孩子合适的打扮,给孩子一张不被怜悯的脸。


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而且当让孩子以一种整洁得体的形象出现,就是给了他一张赢得他人亲近和认可机会的名片。


  

爱美,让孩子更有气质


这段视频,意在告诉我们不要以外貌评判一个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人的衣着外貌,动作神态,都在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而别人的看法,又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甚至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历史、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多种原因影响,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态度无外乎两点:“吃饱穿暖”和“好好学习”。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在孩子幼儿时便提供了良好的审美启蒙。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常发生于2.5~5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并且,他们也会执著地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来打造自己。而他们的审美标准,就是来自于成人世界。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会特别热衷于学妈妈化妆。她们会用口红涂嘴唇,用腮红涂满脸,会热衷于带各种各样的小首饰。


杨澜也曾讲过自己25岁时候在英国的一段经历:


她面试失败以后,披头散发穿着睡衣裹着外套就去了咖啡厅,咖啡厅里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尊贵和精致的英国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没有看她一眼,写了一张便签给她:洗手间在你左后方拐弯。


当杨澜再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个老太太已经离开了。那张留在铺了细柔的格子的餐桌上的便笺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写英文:“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看起来这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一回事:我们常常会告诉孩子,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要穿的跟别人不同。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一家餐厅吃饭,餐厅人很多,没有空位了,老板安排我们与人拼桌。与我们拼桌的也是对母子,小男孩大概四五岁。


说真的,我心里有点不太乐意与这对母子拼桌,这对母子给人感觉有点邋遢。妈妈穿着很随便,头发油油,逢头垢脸的;而孩子也是灰头土脸,手上五颜六色,可能刚玩了绘画吧。

只是孩子一直嚷嚷肚子饿,只有硬着头皮拼桌了。


我们刚坐下,他们的饭菜就上来了,小男孩可能很饿,菜一上来,马上伸手去抓一块肉。我以为妈妈会阻止下,因为小男孩的手实在太脏,只是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妈妈没有阻止,而是自己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而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妈妈并没有提醒孩子用筷子或勺子,孩子就用手抓着饭菜大口大口往嘴巴里塞,衣服瞬间沾满饭菜汤汁,而桌上一片狼籍。


这一刻,我想带着孩子离开,只是已在前台点餐付款,而且这位妈妈还是挺热心的,特意给我挪了张椅子放东西,我要就这样就走会显得没礼貌,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不好。


不过很庆幸,饭菜很快上来。饭菜来后,孩子很主动要求去洗手间洗手,我欣慰赞同,并准备带孩子去洗手间。只是人太多,我轻声宽慰孩子,等人少点再过去。孩子爽快答应,纵然很饿,但孩子没有动饭菜,他已经习惯饭前洗手,没有洗手,他不会吃饭。


对面妈妈可能怕孩子会饿坏,就劝我:“让他先吃吧,看他饿的,没事的,大菌吃小菌,吃了没病,小孩哪有那么娇气。”


我微笑感谢,坚持等了几分钟,人少了,带孩子去了洗手间,对面妈妈还主动说帮我看东西,让我放心去。


饭后从餐厅出来,我很感慨,这位妈妈性格多讨人喜欢,要是个爱干净的人,一定很完美了。


因为不爱干净,善良热心的光芒都被掩盖了。


  

美是永恒的竞争力


中国有句俗语:“先敬罗衫后敬人”。尽管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以貌取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潜规则,否则人们也不会调侃“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的衣着打扮,你的谈吐气质,你走过的每一条路,你见过的每一处风景,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


以貌取人,不是只看脸,也不是看你的身材,而是,你的外形给人的综合印象,包括你的长相、妆容、穿着、神态和肢体语言。


我们没见过邋里邋遢的精致女人;

也没见过邋里邋遢的成功人仕。

一个对环境没有要求,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的孩子,长大后是这样的:

Ta可以住在堆满垃圾的贫民片区,活得苛且颓废;

Ta可以三天不换衣服,满身异味,活得没心没肺;

Ta可以不修边幅,随地吐痰,活得毫无气场;

Ta可以一整天都两手不洗,随便瘫在某个角落,手抓鸡腿,吃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人,

能要求Ta精致优雅地走完这一生?

能要求Ta对梦想对事业有所实现?

能要求Ta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就像陈丹青所说,从最高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外貌就是他的人


所以当有人说给孩子买那么多衣服,看那么多绘本、课外书,花那么多钱旅行,到最后衣服还是会穿旧变小,书本的内容他也不一定都记住,旅行也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何必要浪费这笔钱的时候,我总是相信,那些故事那些风景那些感觉,都融入进了他的气质里。这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藏在他的脸上,浸润他的内心,伴随终生。无须刻意,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他的生命里发出光芒。



  


我并不赞成铺张浪费,不是花钱越多就越好,而是要花心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相对有质感的生活。


所以,妈妈们请抓住这个时期,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比如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诗词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服饰之美甚至饮食之美,孩子就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这是一句由衷的建议

来源:本站
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