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做家事,长大薪水更高?你知道孩子到底适合帮啥忙吗?
2016/9/27 17:01:03

现在,很多爸妈已经了解到了“孩子做家务”更好的理念,但真要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不想强迫孩子,但又希望他能从中学习成长,该怎么办呢?”这样的疑问小邦每天都会看到。其实,栽培娃做家务,还是需要找“开关”的哦↓↓↓↓↓


那么错误的观念,你还有吗?


“ 不用你弄,越弄越遭,去看电视!”3-4岁的孩子把饼干弄倒了,拿着扫把要学大人打扫,但是妈妈总是嫌孩子愈帮愈忙,把孩子支开后自己动手来。


等孩子再大些,妈妈又说“你不用帮忙,你还是好好把功课做好就好~”


妈妈觉得这样做好像才是达到了最高效率,然后,她却并不知道自己不让孩子练习做家事,其实也错过了让孩子成长的机会。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朗特追踪研究一组青少年达数十年,发现这些孩子在童年期参与家务工作多的人,比做得少的人,成年后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获得高薪工作机会的可能性高四倍,失业可能性则少十五倍


同时,参与家事的孩子也比较乐观有充实感,后者犯罪的可能性则比前者高


家庭是影响孩子人格、价值观、生活态度最深切的地方。许多的家长与老师都感叹,现代孩子鲜少有做家事的习惯,其实想让孩子帮忙做家事,要把握孩子当下的学习动机、从小来练习养成习惯。



让娃做家事前,你得知道这些!


几岁能开始做家事?


有不少妈妈会说,我不是不让他做,但是真的越帮越忙,怎么办啊?这个就要从孩子到底该什么时候开始帮忙说起。


其实,行动能力好的娃从1岁多就能帮忙粑粑麻麻做一些简单的活儿,例如听从妈妈指令将东西从这拿到那去。然而,也有不少妈跑来吐槽,说我家孩子弄的一团乱啊!所以,基于大多数孩子的行为发展能力,还是建议3岁以上比较适合。


因为3-4岁的孩子在认知理解、动作协调度上,已具备听指令、完成任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希望能从做家事中,肯定自己能掌握动作与尝试各种工具的使用,从中得到成就感、父母的讚美与家庭参与感。


根据孩子的能力,交代适合他的家事!


想让孩子做家事,首先你要知道他的能力可以做什么,要个性化布置。你想想,如果你一开始就横冲直撞的男孩分豆子。让腼腆的女生外出交涉买东西,会有好结果吗?不会,因为他们不擅长,做不好,会害怕。


所以,我们一定要依照孩子能力交代适合的家事。好动的男孩子,你可以请他把整篮的衣服拿进去房间的费力工作。文静的女孩子,你可以请他帮忙找袜子配对或把衣物分类…等。



收晾、摺衣服是每天最常见的事情,孩子不会晾衣服,大人可以请孩子把衣架上的衣服夹上晒衣夹、或帮忙拆下晒衣夹的一个小步骤就好


扫地、擦桌子之类的小事也是娃力所能及的


剥豆子(别人都说我家小孩是童工啦,哈哈,跟着妈妈一起剥,很有意思的~)


垃圾分类&倒垃圾,真的不难


让孩子出去收信,他很自豪,超开心


别总期望太高,欣赏孩子的努力就好


一旦孩子开始负责某件家事,请学着去欣赏他的热诚和他的努力,而不只是看“结果”。换句话说,不要太在意孩子们做得怎么样。也许刚开始“品质”不见得很好,但熟练之后肯定会有进步。


反之,倘若父母在一开始就不断挑剔批评、大泼冷水,孩子非常可能对“做家事”产生反感,或者恐惧。


这里有个经验可以分享:我儿子五、六岁时,他的工作是负责把餐桌上的餐具摆好。有一天早上,他在摆放餐具时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我一心急就脱口而出:“诶呀,你越帮越忙!”儿子马上都起小嘴,大声说:“那我以后都不帮忙了啦!”


再强调一次: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够好。不管怎样,那是孩子花了时间和心思做的,一定要给予肯定。


想要孩子主动帮忙,真的需要找到“开关”!


首先,“洗脑”很重要!

不管是你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老公老婆怎么想,你绝对不要让大家认为“家事”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家”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就算你全职在家,没有领薪水,你也绝不是家里的免费佣人。


我们让孩子学习独立,也学习照顾自己和别人,是很重要的生活教育。身为父母的,你会希望养出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贵公子/贵公主吗?


所以,当孩子说:“妈妈,我来帮你洗碗。”时,请你先微笑接纳这份善意,然后温柔地说:“我不认为洗碗是“帮”我耶!脏的碗盘是全家使用之后才产生的呀,你是帮全家的忙喔!”


换句话说,我从不让孩子们认为家事是妈妈“该”做的,而只是:“我现在还小,有些事我做不来。”、“妈妈的手艺好,又爱做菜,我希望妈妈来负责煮饭。”、“这件事我可以负责做,但偶尔我忙不过来,也可以请别的家人帮忙。”……。


以上是例句,化成信念或原则就是:


●谁喜欢或谁有能力做那件家事,他(她)就可以“承包”那件家事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家事的分工应该说清楚(也就是“责任制”),但仍保有弹性


●父母做家事是出于爱心,你并没有“欠”孩子什么



是的,爸爸妈妈做家事、照顾家人是出于“爱”,而“爱”衍生了责任;我们甘愿为爱负责任,但不表示要因“爱”而成为对方的仆人,那种不对等的关系不能称做 “爱”。


所以,绝对不要让孩子们有“你欠他”的观念,肆意指示父母:“我最喜欢的那件衬衫怎么还没洗?”、“今天怎么没有饭后水果呀?”、“你今天为什么不能来接我?”……,这些听了让人上火的话,千万不要照单全收。


倘若你已经想清楚对策了,不妨幽默以对:“水果哪,还长在树上呢!没人去摘,好像不会到我们家的餐桌来。”、“喔,我们家的洗衣坊好像没有接到这笔订单耶!”、“妈妈司机今天刚好年度大休假。”……,然后再晓以大义。


觉得自己幽默感不够、很怕变成冷嘲热讽的人,也可以选择平铺直叙:“水果在冰箱的蔬果盒,你可以自己去切。”、“我不知道你那么急着要穿,家里的『洗衣日』还没到,看样子你得自己洗了。”、“爸爸今天有重要的事,没办法去接你。”……


让孩子自己选他喜欢做的家事!


那么,如果孩子推三阻四,这个不做、那个不做,该怎么办呢?我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选。把所有的家事分成劳逸程度差不多的几项,然后让孩子自己挑选他比较喜欢的。


我女儿原先因为不喜欢洗碗,自愿负责洗全家的衣服,长达八年。而儿子比较随和,什么都不介意做,所以在不同的阶段负责过:洗碗、扫地加拖地、倒垃 圾、采买等不同的家事。


“负责”做某一件事并不是不能更换的,假如做了一段时间觉得累了、腻了,可以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家庭会议中提出要换,大家轮着负责也是很好的学习。


适时赞美与鼓励,超舒服!


应该是我的“身教”的影响吧?我们家的成员都很会赞美别人,让每个人都乐于为全家服务,请看例句:“喔,妈妈的手艺越来越精进,可以去开餐馆了!”、“你把菜切成这样,节省了好多烹调的时间。”、“多亏有你,这种东西我永远都搞不懂!”……


这些赞美的话大量地在家里出现,意味着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被看见了,没有人视为理所当然,感觉自然很舒服。


当然,年纪越小的孩子,我们能邀请他做的家事就要越简单。很多人会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书包/房间收拾好,就算是帮忙做家事了”,我觉得这个做法并不理想。


因为自己的玩具/书包/房间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他必须学着管理跟自己有关的事务,这不算“做家事”,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对这个家有贡 献”还是有点不太一样。


所以,我让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帮忙摆放碗筷,危险性很小,但象征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他有在为家里人做事啊!孩子做的事或许微不足道,但因此而建立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可是千金不换的呀!


晴天娃娃


动脑时间

今天来脑筋急转弯的题:

黄河的源头在哪儿?

公众号中回复 “ 黄河 ”查看答案。



免责声明

C族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知识的传播与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即刻处理!

来源:本站
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