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教学方式值得借鉴
2016/9/7 16:28:07

又到了9月开学季,莘莘学子再次投入寒窗苦读状态,不由让我再次思考中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让他们最大化学习吸收知识和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和竞争力。


我在国内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学业,又到美国从高中读到大学研究生,对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有一些切身感受。这些年常与在国内就读大学的朋友交流大学生活,对比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颇有感触。想起美国大学教学方式方面的一些做法,觉得有些确实可资国内借鉴。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试述如下:

1


讨论式教学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商学院,一般课堂都采取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规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数量和质量占该门学科考核总分的一定比例。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做足功课、准备材料,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在听取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受启发、被激发,争取作出高质量的发言。这样,学生在教室中获取的知识会比一般灌输性教学多得多,而且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及讲述,也记得牢。有些课的教授还会随机点名回答问题,使学生加倍认真准备和聆听。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一说,老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挑战老师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拿美国的课堂教学与中国相比,明显一个特点就是从灌输性变为引导性,从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从唯一答案式变为培养发散式思维。这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逻辑能力和自信心。

2

团队项目培养合作精神


美国课堂教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设计很多团队项目,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合作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时老师还要求项目小组成员互相评分,以了解合作项目进行的真实情况和各团员的贡献、合作精神等。

这些年我在香港工作,经常会听到投行或专业行业的朋友谈到,内地来的同事都很聪明,也能吃苦,但就是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在团队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礼节。这也难怪啊!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孤身奋斗”,竞争心理很强,但却缺乏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国外还很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其实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报考高校时,如果申报者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在某项体育运动中担当队长,或是参过军,都是加分的“亮点”,因为这通常反映出这个人守纪、刻苦、有毅力、有团队精神、懂得赢也懂得输等。

3

升学指标体现素质教育


最根本的,美国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主要落实在升学指标上。中考、高考、研究生升学指标主要包括几项内容:考试成绩、在校平均成绩、升学论文、推荐信,还有就是学生的领导才能、社区服务和爱好特长等“软”指标。有了升学指标这个导向,学生们平时自然会重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课外活动的参与以及爱好特长的发展等。学校也会提供参与这些活动的机会,所以就算是负担不起校外各种活动经费的家庭,子女也有机会在校内通过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参与各种活动。


上述零零碎碎的一孔之见,祈望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在忙碌的开学季反思一下高校教学方式、教育改革的方向,希望莘莘学子读完有所成,走出校门后也能持续学习,为社会作更大贡献!

来源:本站
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