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偶遇一对父子,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值得借鉴
2016/5/23 17:34:10

孩子逐渐长大后,让父母操心的就是如何去教育孩子。那么,到底什么样教育是成功的,什么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孩子在成长中,受到大人言语的影响是很大的,往往大人一些话语的引导,就深深地影响了孩子将来的思维形成。下面有两个故事,希望让您所有启发。


故事一:

在一家小店外,一个小男孩牵着爸爸的手,看着面前的菜单牌。


“你确定要吃吗?”爸爸轻声问道。


小男孩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爸爸用力地点了点头。爸爸微笑着,拉着小男孩走进了小店。这时候,小店里还没有什么客人,一位老奶奶站在前台迎接了他们,后厨里老爷爷正在备菜。


小男孩翻着面前的菜单,手指着一个又一个的菜,抬头看着爸爸。爸爸笑着说“这些很多哦!你一个人能吃得完吗?”


小男孩依然用力地点着头,虽然这些菜点得真的太多太多了。


爸爸眉眼里却依然是温柔,他把这些菜都点了下来。上菜也很快,小男孩一开始吃得飞快,然后随着一道一道菜上到面前,小男孩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慢慢地吃不动了。



爸爸对小男孩说“还能吃吗?”


小男孩抬头看着爸爸,摇摇头。


爸爸说如果妈妈在家里做了很多菜,你却吃不完,是不是觉得妈妈好辛苦,很对不起妈妈呀?


小男孩点点头。


爸爸接着说那么你看看老爷爷年纪这么大了,为我们煮了那么多好吃的菜,你却吃不完,他会很失望的吧。


小男孩点点头。


爸爸起身,拉着小男孩的手说“我们不要让老爷爷那么辛苦咯,你去和老爷爷说,剩下的菜不需要煮了,这样可以不让老爷爷那么辛苦。告诉老爷爷,并不是煮的菜不好吃,而是我们已经吃不下了。


小男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店主老爷爷面前,轻轻地说话,奶声奶气。一旁的老奶奶笑容洋溢在嘴边,不断地轻轻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老爷爷也擦着汗,对着小男孩爸爸直夸“懂事”。


小男孩的爸爸却依然带着那样的微笑,不多言语,看着小男孩。


从开始到最后,他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类似兄弟的角色。带着微笑,轻言慢语。一切都可以商量,一切都可以理解。



故事二:

这回,是一对母子。她们坐在了一家快餐厅里,儿子正在吃着面前的食物,而妈妈盯着眼前的手机。


小男孩想到了什么,怯生生地和妈妈说“妈妈,这次我获得了一个奖哦!”


他的妈妈没抬头,问“你的班上有多少个人得奖了?”


男孩说“20几个。”


没想到妈妈说“一多半都有奖的,你高兴个什么劲啊?


小男孩顿时有种诧异的失落,想了很久很久,他又说班上的谁谁都没得。


孩子的天性,开心并不是因为所拥有的别人没有。从今天开始,他学会了一点。学会了自己的喜悦必须建立在比别人好上,愁苦则要以别人比自己差来缓解。




你是从什么时候把孩子当成一个心智与你一样完全,与你完全对等交流的一个个体呢?


这是交流,更是教育。


聪明的父母很早就开始把教育融汇进了每天的交流中。


从来不把你当成一个小孩子,平等地就像兄弟姐妹一般。


这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鼓励。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鼓励孩子勇敢面对。


更鼓励了孩子健康地成长,不被世俗更多地侵蚀。


但愿您有所悟,现在交流,还不晚。

来源:本站
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